echo ''; echo ''; echo ''; [成果]侯建新教授的论文《圈地运动与土地确权》入选中国历史研究院“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成果”十大优秀论文-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

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

图片新闻
科研进展
  

[成果]侯建新教授的论文《圈地运动与土地确权》入选中国历史研究院“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成果”十大优秀论文


发布时间:2021-06-23

由kaiyun体育登录网页入口资深教授、欧洲文明研究院院长侯建新撰写的论文《圈地运动与土地确权——16世纪英国农业变革的实证考察》在《史学月刊》2019年第10期发表。

在近日中国历史研究院举办“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成果”发布会上,入选中国历史学“庆祝建党百年系列成果”2019年度十大优秀论文,为两篇世界史入选论文之一。《光明日报》(5月11日)做了相关报导。该文章还作为封面文章,转载于《新华文摘》2020年第1期。该文也是侯建新教授主持完成的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《欧洲文明进程研究》成果之一。

文章认为,圈地运动是中外学术界争议最大的问题之一,五百多年前托马斯·莫尔所描绘的“羊吃人”形象深入人心,圈地造成乡村破坏,大量农民流离失所,成为暴力掠夺下的牺牲品。长期以来,这种认识一直禁锢着国人的头脑。

作者吸纳了19世纪末以来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,系统研读大量史料,包括都铎政府圈地报告和该期间法庭档案资料,系统运用历史学实证方式证明:16世纪的英国圈地运动,是历史上第一次具有市场指向的土地确权运动。

领主非法暴力圈地现象确实存在,暴露了早期资本的失范与贪婪,但这种“暴力圈地所占比例很小”,而且受到佃农土地权利的顽强抵抗。作者在国内外圈地研究史上第一次区分了“合法圈地”和“非法圈地”,意义不可忽视。16世纪中叶以后协议圈地越来越多,合法圈地逐渐占据了主流地位,通常方式就是契约圈地、法庭圈地以及协议圈地,这些方式从来没有抛弃法律。从基本层面上讲,圈地不是践踏土地权利,恰恰是明晰和确定土地权利。

该文首次指出,圈地运动最能动、最重要的推动力量不是领主,而是“大农-乡绅阶层”,其圈地占据圈地总面积一半以上,他们为攫取市场利润而生产,更热衷于扩张土地、圈围耕地,更急于摆脱共同体田制束缚,他们是最先开拓农村雇佣经济的“农业资本家”。不仅领主乡绅圈地,其实农民也在圈地,他们自发地整合分散的条田,是圈地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,甚至是基础部分。反过来,圈地运动使农民最终剥离了庄园共同体,扫清人身依附制的残余。因此,圈地是由市场和经济力本身驱动的一场“农业革命”,不是简单的暴力掠夺;是经过数个世纪的物质积累、权利积累和观念积累,在英国社会深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产物,其中土地、劳动力市场化,和农民身份的契约化、社会化,是基础性的变量参数,而圈地即是这种变化的历史性总结。

藏于牛津万灵学院档案室的贝德福德郡索尔福德庄园地图(1590年)

   注:尽管尚未圈围,但农民通过交换、买卖等方式,一部分条田已整合为大块持有地,便于圈围

正是在圈地运动的作用下,具有共同体性质的混合土地所有制被界定为排他性的明晰产权,从而激励经济效率,颠覆了中世纪的基础。16世纪的圈地运动充斥无序甚至暴力,还没有完全纳入法律轨道,不过从本质上讲,圈地不是藐视法律的掠夺,相反,是彰显和确定财产权利在土地上的唯一性。总之,该论文史料和论述俱佳,令人信服地论述了圈地主要不是改变土地经营方式,或为了“养羊”,而是明确土地所有权归属;提出了“乡绅-大农是圈地主要推动力”和“农民圈地”的观点;提出了“契约圈地”、“法庭圈地”以及区分和界定“合法圈地”和“非法圈地”等新见解。而且,在英国学者区域性微观研究基础上,结合《维多利亚郡史》等相关数据,作者得出最新结论:即使最激烈的圈地中心地区莱斯特郡的圈地比例不过20-25%,这样既调整了以往过于夸张的“圈地”印象,又不同于西方学者百分之几过低的圈地比例推算。上述种种分析与论证,在国际学界发出中国学者的声音

文章链接:

https://kns.cnki.net/kcms/detail/detail.aspx?dbcode=CJFD&dbname=CJFDLAST2019&filename=SXYK201910001


关闭

快速链接
 
地址:天津市西青区宾水西道393号 邮政编码:300387      
津ICP备09008453号-1|津教备0385号
津公网安备 12011102000560号|事业单位标识